文章

急性壓力反應 —— 當遇到突如其來的創傷事件時該如何面對?

香港人氣偶像團體MIRROR,近年炙手可熱,而MIRROR今年踏進出道第4年頭,就宣佈在香港體育館(簡稱紅館)舉行演唱會,即時引起城中熱話。然而在7月28日,MIRROR演唱會第4場發生嚴重意外,2名舞蹈員被1塊懸掛於半空的螢幕突然從高處墮下壓傷,令全場觀眾驚叫,手足無措,甚至造成心理創傷。同時,意外片段亦在網上瘋傳,不少人為此而受到驚恐不安、失眠等困擾。上述情況就是「急性壓力反應」的典型特徵,而且這個現象也透過這一次的意外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讓更多人開始留意遇到重大事件或創傷時的應對措施。其實除了今次意外,我們一生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令人感到焦慮、受威脅的重大事件,了解這些反應的成因,學會處理的手法可以讓我們更快復原。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急性壓力反應」的成因、徵狀以及處理方法。

何謂急性壓力反應?

「急性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是指當一個人親身經歷或目睹重大創傷事件,感受到嚴重傷害甚至生命備受威脅,因而觸發身體或精神出現的短暫壓力反應。一般而言,急性壓力反應的情況會在事件發生後的數天至一個月內持續;若果症狀在一個月後仍然沒有緩解,甚至出現惡化的話,干擾日常生活、作息等等,則有機會是患上創傷後後遺症,應儘快向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尋求協助。

就以今次的意外為例,當日在場觀眾、工作人員、觀看網上片段、新聞的人和MIRROR的粉絲都是受今次事故影響的受害者,很多都需要接受情緒支援。

常見原因:

常見的成因包括經歷或目睹嚴重創傷事件,例如交通意外,身體攻擊、自然或人為災難、親眼目睹親友或他人的受傷或離世。這些事件可能牽涉到實際發生或未發生但構成威脅的死亡或嚴重身體傷害,或其他有機會威脅到自已或他人的身體完整性的事故。除了親身經歷或目擊,透過網絡或媒體接收大量重大創傷事故或嚴重衝突的資訊,也有機會觸發急性壓力反應,而當中包含強烈的害怕、無助感、或恐怖感受。急性壓力反應不只發生在成人身上,兒童亦有機會受影響,他們或會可能代之以混亂或激動的行為來表達其憂鬱、焦慮的情緒。

診斷準測/常見症狀:

  • 創傷事件(例如上述列出的原因)
  • 解離症狀
    • 主觀感覺麻木、疏離、或沒有情緒反應;對環境認知能力減少;失去現實感;失去自我感;無法回想起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
  • 入侵症狀
    • 出現「回閃」,即在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創傷事件的畫面及片段,出現創傷事件相關的夢境、錯覺、回憶,彷彿持續地重覆體驗創傷事件
  • 逃避創傷回憶
    • 避兔接觸到會想起此創傷事件的人、事、物,甚至有社會隔離的現象出現
  • 焦慮或警覺度增加
    • 如麻木、失神、睡眠困難、易怒、專注力不良過份警覺或變差、過份的驚嚇反應(比如心悸、手抖)、及坐立不安等,令日常功能受損並造成生活困擾
    • 憤怒和情緒的無法控制也有可能發生,造成重大痛苦或功能受損

一般而言,以上有關急性壓力反應的症狀會持續至少兩天至一個月,並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四週內即發生。事實上,大部分人都能慢慢接受所經歷的情況,並自行逐漸恢復過來,伴隨的壓力徵狀亦會逐漸消失,生活回復正常。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你出現以上症狀,請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Coolminds緊急熱線資源:https://www.coolmindshk.com/zh/emergency-hotlines-hk/

舒緩方法:

正面處理:

  1. 短時間內可減少接觸及追看有關報導,以避免進一步激發不安情緒。如想繼續追蹤有關消息,可選擇改為閱讀文字重點報導,或請信任的親友為你提供恰當的資訊,直至不安情緒減退為止
  2. 找信任的親人、朋友傾訴或陪伴,在安全的空間裡傾訴自己對創傷事件的感受及想法,有助緩和情緒
  3. 進行有助自己放鬆減壓或感到愉快的的活動,給予自己充足的空間和時間穩定情緒(例如做運動、聽音樂、看書、冥想……)
  4. 通過腹式呼吸法及漸進式肌肉放鬆法等鬆弛練習,紓緩精神緊張、減少焦慮症狀
  5. 盡可能維持生活規律,恢復正常作息;保持一貫常做的活動及事情,如定時飲食、適量運動、與家人和朋友見面等

避免壓抑負面感受:

  1. 不要壓抑感受、隱藏悲傷或憤怒等負面情緒,要明白急性壓力反應不是失常或軟弱的表現,是大多數人遇上重大創傷經歷後會產生的本能情緒反應
  2. 避免使用過量吸煙或飲酒等方式來嘗試令自己麻木或逃避感受

反思:

除了今次MIRROR意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感到焦慮、受威脅的重大事件,與我們息息相關。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越來越容易接收到四方八面的消息和資訊,不論好與壞,難免讓我們更容易接觸到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不幸、天災人禍,就如同今次的事故牽連眾多。然而,正因為我們身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才更應該學會恰當地接收訊息,保護自己,好讓我們不會因看到或聽到這些資訊而感到過度的焦慮或不安。了解急性壓力反應的成因,明白這些情況都是人之常情,與此同時學會如何面對或消化這些負面情緒,才能使我們盡快回復心情,維持精神健康。

參考資料:

黃欣 (2022). 解開心結:如何面對急性壓力. Retrieved from https://wecare.hospitalchap.org.hk/2021/05/31/解開心結:如何面對急性壓力/ 

許世杰. 急性壓力症患. Retrieved from 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2/c3360/PTSD-ASD.htm https://www.i-cable.com/有線生活/46776/mirror演唱會意外-創傷後遺症4大症狀-精神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