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有拖延症不一定代表懶惰?

對拖延症的繆誤

提起拖延症,讀者可能立刻將這個情況與不自律、懶惰劃上等號,覺得通常都是沒有好好規劃時間、沒有上進心的人才會將工作拖延到最後一刻才做。可能此刻的你會想起那個總是遲交功課的同學,或總是要求延遲繳交日期的同事。然而,事實上,許多人有拖延症的原因與懶散沒關,反而可能是因為完美主義,以及恐懼失敗而導致的。

完美主義者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

完美主義者永遠也會覺得他做的每一件事也可以有改進的空間,例如是寫完一份功課或文件也總會覺得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完美主義者的思考方式以及對自己甚高的要求促使他們拖延需要完成的工作,而當他們發現做的事情達不到自己設立的標準便會感到煩惱。 如此,他們便會因對完美的追求而難以投入工作過程,繼而減低工作效率,引發拖延。

害怕失敗而拖延

以筆者為例,我在寫論文功課的時候,為了確保寫出來的文章不會垮掉,我經常也會用非常多的時間寫文章的大綱。當我規劃好文章的框架後,在執筆寫文章時又會不斷因害怕最終分數不如理想而不斷挑剔自己的用詞、語法。若果寫來寫去也無法令自己滿意,我更會丟下功課去做別的事情,例如滑手機、做運動、彈鋼琴等各種與工作無關的事,企圖逃避工作。這讓我本來可以在兩三天完成的工作延長至需要一星期,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 這種對失敗、對不如意的結果的恐懼,總是讓人不自覺地拖延工作。

如何解決拖延症?

  1. 為自己定立時限,並給予自己獎勵

人之所以會拖延,其中一個因素是因為對時間不夠敏銳。嘗試為自己定立時限,限制自己需要在某個時間段之內完成某一件工作。同時,亦可在自己達到目標時給予自己小小的獎勵。 例如, 筆者以前試過規限自己需要在一個半小時之內做完一份文學分析的練習,再以看一集二十分鐘的動漫為獎勵。有了時間限制,完美主義的思考方式對工作效率的影響便可以減低。當然,設立時限時也要清楚考慮我們能否在時間段中保持工作的質量,不可單為了追求效率而犧牲質量。

  1. 利用輔助工具

承接第一點所提及到的鼓勵, 我們可以利用輔助工具, 減低會讓我們分心的事物。例如,我們可利用手機中設定的應用程式限制(app limit),或協助用家專心工作的程式(e.g. forest) 限制自己使用社交媒體、手遊、串流媒體等的時間,只在完成工作或獎勵自己的時候才開放這些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