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淺談接受與承諾治療的核心原則: 它如何幫助我們?

你曾否想過或說過「生存很困難」?無可否認,生命有着美好與困難。 倘若我們活得久,我們的一生會體驗到成功與失敗、愛和失去、快樂及悲痛。 事實上,人生會充滿許多痛苦,其中一個原因是人類的思維 (the human mind) 經進化後會演變成自然地創造及強化心理上的痛苦 (psychological suffering)。 新興的實證為本的心理治療「接受與承諾治療」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的理論前提正是如此。

接受與承諾治療是一種屬於第三次浪潮 (third-wave) 的行為治療。顧名思義,此治療方法有兩個面向:透過「接受」,減少因痛苦的想法和感覺對一個人的影響;透過謹守對自己的「承諾」,實踐合乎自己價值觀的行為。 這使人在面對人生種種障礙的同時,可以活得有意義及豐盛。

那麼,接受與承諾治療中有甚麼核心原則?

接受與承諾治療總共有六個治療面向,統稱心理彈性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當一個人的心理彈性越高,就越有能力完全地覺察當下的環境與自身心理狀況、開放地經歷要面對的事情、以價值觀引導自身的行為,生活素質因而越高。

1. 接觸當下 (Contact with the present moment):

彈性地把注意力集中於當下的經歷,因應不同情況而縮窄或放寬專注的範圍,維持或轉移專注的目標。 這是讓自己充分有意識地與當刻身處的環境、內在的心靈連結,全然投入當下。

2. 認知脫鉤 (Cognitive defusion):

學習退後一步思考,把自己跟思想、影像、回憶分開。我們觀看自己的思考,而不被自己的想法纏繞糾結。 我們可以視自己的想法就只是那些想法,就只是一些圖像和文字,讓它們引導我們,而非控制支配我們。

3. 接納 (Acceptance):

以開放的態度來看待、 騰出心靈空間予一些不想要的內在經驗 (private experiences), 如思想、感覺、情緒、回憶、衝動、影像、知覺,允許它們自由地來去、停留,而不對抗、逃避它們。

4. 自我為脈絡(Self-as-context):

要覺知到自己的內在有一個超自然的意識,這個意識是一直不變的,不受來來去去的思想、 情緒和記憶所影響。 在任何時間裏,我們都可用這覺知留意自己的思想、感知和行為。 

5. 價值觀 (Values):

甚麼是你想於此生秉持的?甚麼是你想在有限的時日裏做的?你會想怎樣對待自己、他人及身處的這個世界?價值觀就像指南針,一直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上給予我們方向。

6. 承諾行動 (Committed action):

依據價值觀設定具體可行的短、中、長期的目標,並且實行他們。這些符合價值觀的行動包括肢體及心理活動,只有致力把價值觀應用在我們日常的行動才能令生命有着意義。

當我們遇到負面的生活狀況、想法、情緒,可以首先透過接受當下、利用自我為脈絡與它們「脫鉤」 (unhook),然後採用認知脫鉤、接納的技巧,最後聯繫自己的價值觀而選擇相應的行為,減少身心因負面思想和情感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若然你的負面感覺持續了一段長的時間,並影響到日常生活,試試考慮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或能更有效地克服困難。

Reference:
Harris, R., & Hayes, S. C. (2019). ACT made Simple: An Easy-To-Read Primer on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