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文章/故事準則

真確性和準確度是文章/故事的關鍵

當你在分享文章/個人故事時,請加入以下重點:

分享個人文章/故事有助減少污名、傳遞希望和提高精神健康意識。我們非常感激每位提交文章/個人故事的分享者,並希望籍著其故事培養社區羣體和支援意識。我們會在發佈文章/個人故事之前與你保持聯絡,以確保你對我們所作出的修改感到滿意。

在思考如何分享個人經歷時,請考慮以下幾點:

我們希望文章/故事能傳遞以下信息

  1. 改變他人對精神健康的想法和行為
  2. 描述別人得知你的精神健康困擾時的反應,和其對你的影響
  3. 向全港中學生和大學生,不僅是受過精神健康困擾的人傳遞信息
  4. 提倡希望、鼓勵康復和積極行動或,倡議精神健康

我們無法發佈的内容

出於私隱問題和我們網站的服務範疇,我們將不會發佈包含以下内容的文章/故事:

  • 含令人反感、種族歧視、同性戀歧視,或性別歧視的語言
  • 有關你或你治療精神健康的保密資料
  • 姓名和能夠用於識別個人身份的資料
  • 對學校或機構的負面言論
  • 處理精神健康問題的醫學建議
  • 任何宣傳商業產品、治療方法或公司的内容
  • 帶有觸發或美化自殺、自殘或精神健康症狀的內容

要考慮的幾點

  • 專注於一兩個關鍵訊息,不需全面描述你整個童年以及多段人生經歷
  • 不要加入會令你感到不舒服或不安的細節。分享文章/故事從來都不應該是一件痛苦的事!
  • 由於你的文章/故事本質上可能很敏感,因此在決定是否分享時要衡量自己的精神狀態。確保你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身邊有可以支持你的人。記住要將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

你提交文章/故事之後會發生什麽事?

  • 你將會收到一封電郵確認書
  • 所有提交至Coolminds的文章/故事會基於實證的國際準則進行審閲
  • 我們可能會為了提高明確度而對文章/故事進行修改,或刪除上述的不當內容,但我們會與你確認所有的修改
  • 如果我們希望能與使用你的文章/故事,我們會向你發送電郵,再次獲得你的同意後才發佈文章/故事
  • 你有權在任何時候改變你對分享文章/個人故事的主意,並撤回所提交的文章/個人故事

常見問題

我可以匿名提交嗎?

當然!你可以在提交表格上選擇匿名提交。如果希望文章/個人故事保留你的名字,你可以在提交表格寫下你的名字、名字縮寫或全名。

我必須被診斷為患有精神健康疾病才能分享我的故事嗎?

不是!雖然我們鼓勵曾患精神健康疾病的人提交文章,但我們相信所有人都有一段重要的故事可分享。無論精神健康是否直接影響你的生活,或影響你摯愛的生命,我們也鼓勵你寫下並與我們分享你的經歷。

我可以選擇以什麽形式表述我的故事?

Coolminds接受多種表述個人故事的形式。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考慮的形式。如果你想用其他創意渠道表述你的故事,請隨時發送電郵至mindhk@coolmindshk.com與我們聯絡!

  • 散文、文章、短篇故事
  • 書信
  • 詩詞
  • 音樂/歌曲
  • 勵志名言
  • 視覺藝術(畫作、素描、繪畫)
  • 照片
  • 影片

講述你的故事

如何表述你的故事並沒有分對或錯,分享的力量在於可以選擇採用多種不同的途徑。如果你在構思自己的故事時遇到瓶頸,以下的引導問題或能夠啟發或幫助你:

  1. 你個人如何被精神健康影響?
  2. 你在得到所需的照顧之前發生了什麽事情?
  3. 什麽對你的康復有幫助?什麽服務或支援對你有幫助?
  4. 你遇到什麽需要或問題?正經歷精神健康困擾的人需要面對什麽挑戰?
  5. 你現在正經歷康復過程的什麼階段?如今的生活又如何?你在康復過程中對自己有什麽新的認識?
  6. 你如何實踐自我照顧?
  7. 香港青年對精神健康有什麽需求?你希望什麽問題能得到回應/正視?
  8. 什麽能幫助到和你處境相似的人?他人能做什麽?
  9. 精神健康的污名和標籤對你有什麽影響?你現在會在什麽情況下仍感受到污名和標籤?

如何分享自我傷害、自殺和飲食失調的經歷?

儘管我們希望所有人都能輕鬆自在地分享自己在精神健康方面的經歷,但我們也意識到話題的敏感性質及對他人的影響。以下的指引是基於實證,並由我們的合作夥伴Time to Change制定。

為確保内容安全和不會觸發/刺激我們的讀者,以下是一些討論自我傷害、自殺和飲食失調的準則。

自我傷害和自殺
著重感受,不是行動

  • 避免展示圖片,有自殺念頭或自我傷害風險的人可能將此用作參考
  • 將重點放在問題的根源或動機

不要明確討論方法 

  • 避免展示你或其他人自我傷害的圖片,因爲有自殺念頭或自我傷害風險的人可能將此用作參考

避免討論公眾人物的自我傷害行爲

  • 這或美化自我傷害的行爲,促使他人效仿

避免使用「自殺未遂」等言語

  • 這會不恰當地將成就感或失敗感歸因於自殺行爲

不要分享自我傷害或自殺的圖片

  • 這可能會觸發或對讀者造成困擾

避免將行爲呈現為解決問題的適當方法

  • 行爲可能會被誤解為有效的應對方法

不要揭示自殺信息或信件的内容

  • 處於不安/脆弱狀態的人可以用它來辯護自己的自殺念頭

飲食失調
著重感受,不是行動

  • 減輕體重或限制熱量攝入的詳細方法或為有飲食失調風險的人提供參考
  • 將重點放在問題的根源或動機

不要透露數字

  • 不要提供測量數字 - 體重、身高體重指數、身體測量、攝入熱量
  • 飲食失調可產生競爭,分享的數字或為其他具風險的人提供基準

不要討論食物分類

  • 討論食物的好壞可以作為參考

不要討論食量

  • 這或提示別人如何限制攝入量

不要提供身體部位的圖片

  • 圖片或為具風險的人用作靈感或鼓勵

保密協議:

文章不應使用家人、朋友、個別精神健康工作者、機構或其他人的真實姓名,請以「朋友」、「兄弟姊妹」、「護士」、「醫生」等統稱替代。如果你在個別人士或機構的照顧下有不好的經歷,亦請避免公開指責該人士或機構。你可以談論個人經歷,但不可提供任何可以用於識別特定人士或機構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