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

過度運動

定期運動身體對身心都有益處。運動使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亦讓大腦運作更順暢。運動同時能紓緩我們的壓力和焦慮、改善情緒、提升注意力和記憶力等。

然而,當運動變成必要的義務,而你也感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現負面影響,甚至帶來壓力時,就可能代表你有運動過度的跡象。過度運動本身可以是一個問題,並有機會為健康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為甚麼我們需要重視過度運動?

過度運動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過度運動可能會導致肌肉勞損,或導致身體無法復原而使舊患惡化。長期過度運動更會影響運動表現,尤其當青少年正值發育時期時更甚。過度運動更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們體內的荷爾蒙轉變,因而影響女性的生理週期。

另外,它也可以影響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和你的自尊。當我們的思緒被關於運動的想法覆蓋時,亦會造成精神上的負擔;當我們出現過度運動的徵狀時,我們也可能會因為自己並不是在運動而感到內疚,或感到焦躁不安。當我們過於注重運動而忽略了其他事情時,它亦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節奏和社交關係。

雖然過度運動並未界定為可被診斷的精神狀況,但過度運動與多種精神健康狀況有關。研究指出過度運動與身體畸型恐懼症和飲食失調有關。它還可能導致或加劇的精神健康狀況,例如是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 (OCD) 和成癮。

過度運動的跡象

你可能會注意到以下一些跡象:

  • 感覺長時間的肌肉酸痛和僵硬
  • 感到疲倦和沒精打采,讓你無法維持日常活動
  • 因未能運動而感到內疚
  • 經常有運動的衝動
  • 經常被運動和身體形象等思緒掩蓋
  • 運動成為了你減壓和緩解焦慮的唯一方式
  • 日常活動能力降低
  • 不切實際地與其他人進行比較
  • 將運動的優次放得太前,並忽略了其他必要進行的事情、社交互動和緊急的事情

當運動開始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關係,或者當它不再為你帶來起初所希望從中得到的益處時,運動就可能成為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許與信任的人傾談或尋求專業幫助對你會有所好處。

理想的運動量是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 青少年(5-17 歲)每天至少進行一小時的中等至劇烈程度運動,而成年人每週則需要進行 150-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或 75-150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 中強度運動——進行運動時你仍然可以說話,但不能唱歌,如快走和跳舞
  • 高強度運動——進行運動時你只能喘著氣斷斷續續地說出單字。如跑步、爬山和跳繩等

我該如何照顧好自己?

  • 安排休息日。休息日讓我們的身體得以從勞損中復原。它還可以讓你把注意力從運動暫時移到其他職責和工作。
  • 緊貼計劃進行運動。安排一個包括運動日和休息日的運動計劃。
  • 如果不想運動,就休息一下。休息可以緩解運動積累下來的壓力——長遠來看,休息可以讓你的身心有更充份的時間休息,並回到最佳狀態。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照顧身心健康的關鍵。健康飲食、充足休息和睡眠有助於保持你的身心健康。按這裡以了解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 與信任的人傾談你的擔憂。如果你正在過度運動或有相關顧慮,嘗試與你的朋友、教練、隊友或你信任的家人交談,看看有沒有其他可行的方法。與別人交談也是一種整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方式。
  • 將心思放在其他活動上。參與其他活動也有助你將專注力轉移至其他事情上。如果你發現自己長期被關於運動的思緒淹沒,嘗試讓自己投入在其他有趣的活動中,享受其所帶來的愉悅。

朋友和家人可以如何提供支援

  • 讓他們知道你的擔憂,並會在他們身邊支持他們。如果你因身邊的人出現過度運動的跡象而感到擔憂,讓對方知道你關心他們,並願意聆聽和支援對方。讓他知道他不是自己一個。
  • 承認及肯定他們的感受和情緒。不同的人對事物也有不同的看法,請記住他們的感受與經歷對他們而言是真切的。嘗試理解他們的觀點與角度,避免忽視他們的擔憂與顧慮。
  • 不要作出假設。過度運動可能來自不同原因,因此不要假設他們運動的原因。聆聽並理解他們的觀點能讓他們更安心地與你分享所想。
  • 幫助他們尋找有用的資訊。如保持身心健康的資訊能鼓勵他們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盡量避免分享有關不良習慣的資訊。這些也是一些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與支援的方式。
  • 邀請他們參與其他活動。花時間與他們一起參與其他能帶來愉悅感的活動,例如看電影、看串流平台、聊天和玩遊戲。

保持健康的運動習慣對你的身體、精神和社交上各方面都帶來正面的影響——謹記,運動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同時感受其帶來的快樂和緩解壓力。

參考資料:

Trott, M.、Yang, L.、Jackson, S. E.、Firth, J.、Gillvray, C.、Stubbs, B. and Smith, L. 2020.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xercise addiction in the presence vs. absence of indicated eating disorders. Frontiers in Sports and Active Living.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spor.2020.00084/full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Sedentary,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2020.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37001/9789240014886-eng.pdf。